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综合管理令ICD植入后首次电风暴患者获益丨ESC2020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20/9/4 17:31:09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ESC2020大会上,西班牙罗塞奥大学研究者发布了一项研究结果,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后首次电风暴患者可通过综合管理获益。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杨乙珩 董颖雪 夏云龙
 
  编者按:ESC2020大会上,西班牙罗塞奥大学研究者发布了一项研究结果,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后首次电风暴患者可通过综合管理获益。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夏云龙教授团队对该研究进行了介绍和点评。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研究背景
 
  对于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后的患者,ICD的反复放电是降低其生活质量、造成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ICD植入后电风暴*也成为目前困扰电生理医生主要难题之一。目前关注此类患者的综合及药物管理的研究有限。西班牙罗塞奥大学的研究者发布了此项针对性研究,旨在为此类患者提供更科学的循证依据及治疗措施。
 
  *电风暴是指24 h内发生≥3次明确的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心室颤动(VF),需ICD干预(包括抗心动过速起搏和/或放电),检测为持续性VT(≥30 s)。
 
  研究设计及结果
 
  该研究纳入了200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ICD植入后首次电风暴、未接受侵入性治疗的患者;采用了包括去除触发诱因、镇静、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调整ICD程控设置以及机械通气等措施在内的综合管理。出院后所有患者每6个月经ICD程控门诊随访,观察终点为全因死亡率。
 
  研究共纳入60例患者,男性占81%, 平均年龄62.8±16.2岁, 43%合并缺血性心肌病, 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5.4±14%。出院后30天生存率为96.5%,1年生存率为82%,经过平均31个月的随访,31例(51.7%)死亡,其中51.6%为心血管原因死亡;35例(58.3%)存在再入院(48.5%由于原有心律失常发作再入院);多因素分析后,高龄,较大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为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研究结论
 
  尽管此类患者的预后较差,但经综合管理后,可维持较高的1个月及1年生存率;但在长期随访中,心律失常复发率及再住院率较高,此类患者仍须考虑接受导管消融治疗以改善生存率。
 
  专家点评
 
  目前ICD植入的患者基础疾病多为心肌基质相关的病理性室速,且多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少部分为离子通道相关疾病等其他情况。本研究总结了10年来自西班牙的60例ICD电风暴的患者,其短期随访结果证实了充分管理的有效性和必要性,尤其要针对心律失常发作诱因进行源头控制和管理;但长期随访结果提示,即使在充分的药物、监护和生命支持管理下,仍有较高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复发率,例如有较高的死亡率;因此,如何进行ICD术后评估、选择合适的患者接受导管消融治疗,是未来治疗的重要方向。
 
  导管消融对电风暴患者的疗效已得到较多研究的证实,而长期疗效尚需联合应用相关药物、 ICD以及对基础心脏病的合理治疗。针对不同病因,不同导管消融术式的效果也不完全一致,其中,非缺血性心肌病研究相对较少,缺血性心肌病研究则非常充分,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室速的导管消融疗效也相对较理想。因此,对于缺血性电风暴的导管消融治疗应该更积极。此外,对于非缺血性心脏病的ICD电风暴更多倾向于ICD参数设定的进一步优化及药物管理,必要时尝试导管消融。
 
  专家简介
 
 
  杨乙珩,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律失常科医师,主要从事心脏电生理的临床及科研工作,从事各类心律失常的管理、射频消融及起搏治疗;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及危险因素、生理性起搏,心源性猝死等方面的研究发表多篇中英文文章,其中SCI论文6篇,第一作者3篇,累计影响因子18分,获得2016年长城心血管病会议青年研究者奖(YIA)二等奖。多次受邀在国内外会议中发言,参编房颤专著多部。
 
 
  董颖雪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律失常二科副主任(主持工作)。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委员会起搏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委员会女医师联盟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分会新媒体工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委员会心力衰竭器械治疗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女性健康学组委员。
 
  入选辽宁省高校优秀人才计划、大连医科大学英才计划。多种医学期刊的审稿人,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论文发表在Circulation(heart failure)、JACC等国际心血管杂志上。先后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多项。
 
  曾于2009-2010年在美国著名的Mayo医学中心专门研修心脏起搏与心脏电生理。主要工作方向为心律失常,尤其擅长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脏起博治疗、心衰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恶性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性猝死预防的相关治疗。
 
 
  夏云龙,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大连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医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美国心律学学会委员(FHRS)、欧洲心脏病学会委员(FESC)、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肿瘤心脏病学组组长、CSCO肿瘤心脏病学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分会中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等二十余个国家省市级学会委员以上职务。多种国内外医学期刊副主编、编委、特约编委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市级科研项目7项。在Nature Genetics、Circulation、European Heart Journal、Heart Rhythm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90余篇,研究成果先后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省市级科技奖励8项。长期从事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心力衰竭等的机制与诊疗研究,尤其擅长复杂心律失常以及心房颤动的导管射频消融术和心力衰竭心室再同步化治疗等。2016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倡导并发起肿瘤心脏病学,在肿瘤心脏病学发展中开展大量工作,并逐渐引领中国的肿瘤心脏病学发展获得国际认可。

版面编辑:张冉  责任编辑:王雷



ICD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4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